專家:十至十五年後 人體組織可能量產
【中央社台北二十二日電:2005.03.22】
英國牛津大學工程科系教授、中國大連理工大學首位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崔佔峰,近日以生理學研究趨勢預測,再過十年至十五年,人體的部分組織如骨骼、肌肉、血管、筋腱、甚至神經等都可望「量產」。
崔佔峰向新華社表示,人體組織工程的努力目標在於開發生物替代物並植入人體,以替換、修復、維持或強化人體組織器官的功能。
崔佔峰說,目前的研究有兩個模式,一是應用於病人的自體模式,例如一位病人某塊骨頭損壞,經由X光可了解壞死骨頭的資訊,然後將需要再造的骨頭資訊輸入電腦,由電腦設計出一個新骨頭的支架,透過立體圖像列印出一個由高分子材料製造的支架,再把患者自身的幹細胞放進這個支架,透過工程技術培養一塊新的骨頭,再植入患者身體,這一模式用於臨床應用可能只需三至五年。
他又說,第二個模式是工業化生產活體組織。目前的醫學技術已可製出人造活體皮膚,未來可再透過生物工程技術製造出數以千計、不同型號、規格的骨骼、肌肉、血管、筋腱等,以冷凍方式保存,一旦有需要就可以如輸血一般選擇適合自己基因的「產品」來移植。 940322
英國牛津大學工程科系教授、中國大連理工大學首位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崔佔峰,近日以生理學研究趨勢預測,再過十年至十五年,人體的部分組織如骨骼、肌肉、血管、筋腱、甚至神經等都可望「量產」。
崔佔峰向新華社表示,人體組織工程的努力目標在於開發生物替代物並植入人體,以替換、修復、維持或強化人體組織器官的功能。
崔佔峰說,目前的研究有兩個模式,一是應用於病人的自體模式,例如一位病人某塊骨頭損壞,經由X光可了解壞死骨頭的資訊,然後將需要再造的骨頭資訊輸入電腦,由電腦設計出一個新骨頭的支架,透過立體圖像列印出一個由高分子材料製造的支架,再把患者自身的幹細胞放進這個支架,透過工程技術培養一塊新的骨頭,再植入患者身體,這一模式用於臨床應用可能只需三至五年。
他又說,第二個模式是工業化生產活體組織。目前的醫學技術已可製出人造活體皮膚,未來可再透過生物工程技術製造出數以千計、不同型號、規格的骨骼、肌肉、血管、筋腱等,以冷凍方式保存,一旦有需要就可以如輸血一般選擇適合自己基因的「產品」來移植。 940322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
<< Home